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汪刚强

网文档案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杂文作家。早年在平媒发表数十万字文学作品,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多在网上混。在多家重量级网媒有一定影响。博客日报文化名博。

知否知否(曾发多家平媒)  

2008-03-29 11:37:36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……围绕一个“知”,古圣贤差不多磨破嘴皮子,足见区区一个“知”,分量何其重。

听老领导说起一个“阿斗级”老同事。老领导和这老同事是邻居,所以老同事的许多秘密对于老领导都不成其为秘密。有一天,老同事与其胞弟哥俩在一起咪着小酒,老同事借着酒劲抱怨自己如何如何怀才不遇,甚至说起一些不该说的话。他的胞弟却是一个明白人,立马接上话茬,老哥不是我说你,你就不要说啦,你有几斤几两,老弟我一清二楚,没有现在的政策,你这时候能和我在一起吃香喝辣?

小人物缺少自知之明,不足为怪,换上叱咤风云足以撼动历史的大人物又如何呢?诸葛孔明够英明吧,谋人谋事水准之高,名垂青史。该同志运筹帷幄,让小小蜀国迅速崛起,铸就鼎立局面。可是该同志有一致命弱点,虽知人至极,却缺少自知,独揽麦克风,根本不给其他人表演机会,结果其部下完全适应了在英明领袖麾下赴汤蹈火的气候,在雄起的老一辈败给自然规律之后,蜀国再也找不到可以扛大梁的男一号。鞠躬尽瘁的老诸葛一谢幕,蜀国也就告别了历史舞台。

诸葛亮的教训够深刻,他老人家毕竟是千年之前的古人了。以史为鉴,今人应该足以高瞻远瞩了。可是我们为什么常常可见一些身居高位的要员,四处指点江山,甚至激扬文字,落下一个个笑柄。不是吗,几个蟹爬的字,到处写;刚刚入门的琴,到处弹;对于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知之甚少,偏偏要指手画脚,似乎唯恐别人没有笑料。

世事洞明皆学问。世事洞明的“学问家”为数不少,真正自知者咋就那么少呢?苏格拉底有句名言“认识你自己”,被刻在某个神殿以示后人。美国的罗伊斯也鼓吹“全部的哲学就在于了解我是谁”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,真正意义上的自知何其艰难。

在下近来经常活动于一网上论坛,这里汇聚了许多文学圈的各色人等,从笔走龙蛇的大手笔到初出茅庐的新生力量,都不乏其人。网络的开放性决定着这里鱼龙混杂,换句话说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。有人抱怨,这个论坛的网民素质太成问题,有眼不识泰山,遂拂袖而去。在下深知,真正的精英当以拯救苍生为己任,可阁下拂袖而去又是怎么回事,不是自赏耳光么?

有人作品的字里行间处处标榜自己如何如何具有阳光气质,如何如何像鄂尔多斯羊绒衫一样温暖全世界。可是搜索其发贴记录,怎么鲜见其为网友跟贴呢?连这点温暖都不肯给,阁下的自画像俺只能怀疑其真实性啦。

也有人抱怨论坛里太多混混,让素受景仰的他老人家很受伤。既然坛子里乌烟瘴气,阁下去寻觅环境宜人的仙境吧,网络之大总有那样的地方。既然还留恋这里,是不是意味着阁下对混混充斥的氛围还有点留恋甚至臭味相投?

敲到这里,看看字数,一千出头啦,俺收兵。俺知道自己的斤两,没有经天纬地的雄才,只能写写这样的千字小文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